相关内容
北京众智众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老师
手机 13718107382(微信同号)
邮箱:2214188353@qq.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绿地金融城9号院5号楼904
2025年03月27日最新发布金融信用根源
来源 :金融信用
浏览 :177
发布 :2025年03月27日
1、历史沉淀和制度性约束使中国金融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
如前所述,随着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加速,企业逐渐脱离国家的庇护,开始独立面对市场风险。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直都是在国家计划调节经济中生存,人们的经济活动更是建立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而不以信用原则为基础,可以说大多数国民都对金融信用缺乏认识,信用观念淡薄。虽然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诚信传统,孔子在2千年前就说过:“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但是在迈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时,传统诚信观念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形成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商业信用制度,无法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信用制度和信用资源的有效需求。
2、信用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
市场主体是“经济人”、“理性人”,他们在市场中做出的一切行为均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因此,如果守信能带来利益,而失信会遭受损失的话,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守信,反之亦然。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目前中国社会规范不成熟,体制安排不合理。一方面对失信的惩罚不严厉,另一方面守信的收益不明显,守信的交易成本太高,失信的成本低,收益大,以至“格雷欣法规”发生作用,出现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或者自动放弃守信原则。
其实,信用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目前中国企业在运行中,忽视信用的价值,不会有效利用、创造信用这一商品,增强自身竞争力,反而去摧毁原来就很脆弱的信用市场,只看到失信可以给他们带来短期“利润”,而忽略了长期利益,博弈论成立的前提之一是反复博弈。我们的法律制度没有将前一次的信用和以后每次的交易(得益)联系起来,产生某种因果关系。因此失信的人不必支付高昂的代价,其他人看到失信的好处,自然而然地在利益驱动下也开始放弃守信,正如一句西班牙谚语所说:“与狼生活在一起,你也会学会嚎叫”。
3、信息不对称。
根据斯蒂格里兹的理解,信息不对称是指两个人对同一事物所得的信息不一致。在金融交易活动中,金融机构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不对称的,并且获取信息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获取客户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表现在获取决定贷款信息时,还表现在贷款获取后监督贷款人行为时。贷款人为获得贷款可能隐瞒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使信用的性质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影响到金融信用的整体状态和效率。随着金融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工具不断创新,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资源开始得到多种利用,但是由于金融体系中的分业管理和分业经营的现状,不同投资方式的受理具有较大的限制,造成了金融信息的分割。
2001年以来,股票市场接二连三的爆出内幕,说明了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不公开的问题。随着住房贷款,消费信用等新的信用形式的启动,金融机构面对成千上万的交易对手,更加难以收集交易对手的有效信息,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急需沟通金融机构与企业、个人之间的桥梁――金融信用的发展和完善。
4、确实存在着一些改革失误。这主要表现在改革的顺序上,侧重于机构的扩张,对机构失败没有明确的处置规定;侧重于从融资上去发展金融,缺乏对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视;侧重于运动式的时冷时热,缺乏长远的稳定的连续的金融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还必须从思想认识入手,从思路、机制等多方面去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
金融学中信用的含义...
金融信用,即提供贷款和造成负债。在很多场所,金融信用也可以指借款方清偿债务的信誉度和能力 金融产品( Financial Products)指资金融通过程的各种载体,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更多
2023-01-07
-
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诞生背景...
互联网信用关系面临三个方面的缺失,一是监管缺失,互联网债务人不是以监管形成的信用进入互联网金融世界;二是评级缺失,互联网债务人不是以独立第三方评级形成的信用成为互...更多
2023-01-11
-
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意义...
4.建立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还将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无论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还是中国的金融机构进军国际金融市场,都将因此而受到促进和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金融...更多
2023-01-11
-
金融信用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存在和正常运转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但近年来,金融环境中信用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为企业和个人逃废债务蒙受直接经济损失...更多
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