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消防处罚修复咨询服务指南
消防处罚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被消防行政处罚后,既面临警告、罚款等惩罚,处罚较重的还会责令整改、停业停产甚至吊销执照许可,这直接影响到企业当前的生产和经营。同时,在处罚的公示期内,企业发展受限,其信用记录受损,会对未来的贷款、担保、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社会信誉也会下降。
企业被消防处罚的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罚类型
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并处罚款的情形
-
并处 3 万元以上 30 万以下罚款:包括未经消防设计审核、设计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消防设计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未经消防验收及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及检查不合格而擅自投入使用、营业。
-
并处 1 万元以上 10 万以下罚款:违法要求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消防设计;违法施工、监理,降低消防施工质量。
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的情形
-
处 5000 元以下罚款:未进行竣工消防备案未进行消防设计备案。
-
处 5000 元以上 5 万以下罚款: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配置、设置不符合标准或未保持完好有效;损坏、挪用消防设施、器材,或擅自停用、拆除消防设施、器材;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占用防火间距,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门窗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障碍物;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其他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视情况处罚款、拘留的情形
-
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5 日以下拘留:违规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违规使用明火作业;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
-
处警告或者 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阻碍特种车辆通行(消防车、消防艇)。
-
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5 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 元以下罚款: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谎报火警)。
-
处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可只处警告或罚款):指使、强令他人冒险作业;过失引起火灾;阻拦、不及时报告火警,或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故意破坏、伪造火灾现场;擅自拆封、使用被查封场所、部位。
处行政拘留的情形
-
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义务,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
-
非法储存、携带危险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品),处 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 1000 元以上 5000 元以下罚款的情形
-
电器产品或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不符合规定。
-
电器线路或燃气管辂的设计、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规定。
涉及责任人的处罚情形
-
消防产品逾期未改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处 5000 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罚款,并对负责人员处 5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
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逾期未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罚。
涉及到违法盈利、资质许可的处罚情形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责令改正,处 1 万元以上 5 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企业消防处罚信用修复条件
-
公示期满一年,且公示期内未因同类事由被公安消防机构再处行政处罚。
-
已经自觉履行消防行政处罚决定中的义务,包括整改、恢复消防建设,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缴纳罚款等。
-
未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中。
企业消防处罚信用修复所需资料
-
企业合法身份证明资料:企业营业执照、企业责任人及办理人身份复印件、委托书等。
-
相关证明资料:企业履行处罚义务、消除违规危害、消防整改合格的相关证明资料。
-
申请书和承诺书:企业消防处罚信用修复申请书和守信承诺书。
修复流程及注意事项
修复流程
-
确认处罚类型及公示期:不同的失信行为在修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对于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记录,需要主动参加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并提交信用报告,最短公示期六个月后才可申请修复。而对于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记录,最短公示期为三个月。如果需要修复的记录已经过了公示期,就需要根据行政处罚决立书中决立的公示期来判断是否超过了最长公示期。
-
准备修复资料:按照上述所需资料清单,准备齐全相关证明材料和申请文件。
-
提交修复申请:将准备好的资料提交给相关部门,申请信用修复。
-
等待审核:相关部门会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确认企业是否符合信用修复条件。
-
完成修复:审核通过后,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程序及时停止公布失信记录,终止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注意事项
-
在修复过程中,需要查询企业的具体情况,包括经营风险、司法风险、经营状况等等,将企业的信息了解得越详细,在修复中更能掌握整体情况。
-
企业需要纠正因非主观、故意因素导致的失信行为,并按照规定程序重建其信用。信用恢复可以通过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通过信用验证、接受专项培训、提交信用报告、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